時空幾何與四維物理--引論
引言--不得不說的廢話
相對論無疑是大衆最耳熟能詳的科學概念之一。 然而,儘管科普讀物多如牛毛,依然無法褪去其神祕的面紗。 大衆對相對論是什麼卻缺乏應有的基本認識,甚至誤以爲相對論就是說“一切都是相對的”。 而誤解的源頭不是別個,正是其名稱:“相對論”。這是個十分不恰當的名稱。 事實上,這個名稱並非愛因斯坦所創,而是來源於周圍的人。 而他們發明這個名稱時,並不真正理解愛因斯坦的理論。 梁燦彬教授曾打趣:相對論不應該叫“相對論”,而應該叫“絕對論”。 因爲相對論的基本研究方式,是忽略那些相對的東西(比如同時性,測量長度), 而關注那些絕對的事物(譬如四維動量,固有長度)。
筆者決心要棄用這個壞名稱,而改用恰當的稱呼。 事實上,所謂相對論,研究的是兩個內容: 四維的時空(Space-Time)幾何,與四維時空中的物理學。 我們不妨稱祂們爲“時空幾何”、“四維物理”, 合稱“時空幾何與四維物理”,簡稱“時空物理”,以取代“相對論”一詞。 以上爲橫向拆分,時空幾何爲基礎,四維物理爲上層建築。 而縱向拆分,又可分爲平直時空物理、彎曲時空物理, 即常說的“狹義相對論”、“廣義相對論”。 筆者將一貫使用“時空幾何”、“四維物理”、“時空物理”、“平直-”、“彎曲-”等稱謂。
讀者或許會認爲筆者總喜歡脫離主流,走偏門奇路,
或是自己生造一些未被公認的詞彙,
或是選取一些與主流不同的約定(比如約定 c=i
而非主流的 c=1
)。
是的,我承認自己有些特立獨行,但只在這麼做有足夠好處時。
如果完全遵循前人走過的路,你也將錯過前人所錯過的。
我所做的不是創新,而只是從別的(筆者認爲更好的)角度來審視事物。
當然,這與“民科”(指不具備基本科學素養的科學愛好者)的天馬行空不同,
我們必須在角度清奇的同時,時刻保持嚴謹的態度。
以下是我特立獨行的理由:
- “時空幾何與四維物理”是比“相對論”更準確的說法,而使用這種準確稱呼是避免大衆誤解的必由之路。
-
c=1
的時空幾何必須使用更加“高等”的幾何來解決問題;而約定c=i
,則可用中學生都會的初等幾何深刻地討論平直時空幾何。
此外,我也不打算重走歷史上的發現之旅。 這樣的書和文章數不勝數,沒有再多我這一篇的必要。 我們有一百多年的時間優勢,完全可以從其它角度來思考,走不同的思路。 相信一定會有新的啓發。
位置-時間圖的特殊性
相對性原理說運動是相對的,不,這是個誤解。相對性原理只說了靜止和勻速直線運動之間是相對的。
我們決不能隨意外推到加速運動上。
絕對的靜止是不存在的。
讓我們假想這麼一個場景:你生活在一個太空城,這個太空城漂浮在廣袤的宇宙中,遠離任何一個星系。而我的飛船與你擦肩而過。
你認爲你是靜止的,而我開著飛船在勻速滑行;而我卻認爲我並沒有踩油門,是靜止的,是你在勻速向後飛去。
爲了避免爭論不休,我們於是開始用實驗來區分誰纔是靜止的。望遠鏡目前是指望不上了,我們現在遠離任何星系,而星系都在運動。
微波背景輻射也被三體人或者別的甚麼生物給屏蔽了。我們只好作本地實驗,從檯球碰撞,到粒子對撞,還包括邁克爾遜-莫雷的光干涉實驗。
最終的結果都是一樣的,咱倆誰也不比誰特殊,所謂靜止,不過是我們主觀給自己的認定。客觀上,咱倆並沒有靜止和勻速直線運動之分。
在研究事物變化時,我們常常使用一種坐標圖來形象描述。以時間爲自變量軸,以所研究的物理量爲另一條軸。 比如溫度-時間關係圖、位置-時間關係圖、速率-時間關係圖等等。 你爲了研究我飛船的運動,畫起了位置-時間關係圖。你也是個喜歡偶爾背離主流的人,這次選擇縱坐標爲時間,橫坐標爲位置。
如圖,你認爲自己是靜止的,圖像與 t 軸重合(紅色)。而我則在勻速運動,因此圖像爲一條斜線,由於沒有加速,因此圖像至少是直線(藍色)。 你的一段紅線,由於與 t 軸重合,所以代表一段時間。由於相對性原理,我們之間是平等的。那麼我的一段藍線也應該代表一段時間。 這就有趣了。一般物理量-時間圖像中的斜線,是沒有特定意義的。比如溫度-時間圖像,斜線本身段並不代表任何物理意義, 既不是一段時間,也不是一段溫度。其他諸如速度-時間圖像、加速度-時間圖像等等,無不如此。唯有位置-時間圖像(不失一般性後文稱 x-t 圖像),十分特殊。 另一個豎直線段與斜線段代表相同物理意義的坐標是 x-y 坐標。 另一方面,我們也可以認爲,你是選取了自己運動的軌跡爲 t 軸。 而若換做我畫 x‘-t’ 圖像,則 t’ 軸一定是沿着我的軌跡,而你的軌跡則傾斜。 而相對性原理告訴我們你的 x-t 圖和我的 x’-t’ 圖,是平等的。 這應該是某種坐標變換。另一個存在坐標變換的系統是 x-y 坐標。 x-t 與 x-y,二者似乎有內在的共同點。
這裏可引出一些疑問:豎直線和像這樣的斜線代表一段時間,而水平線代表一段空間, 是否所有斜線段都代表一段時間?是否也有代表一段空間的斜線段?時間和空間的分界在哪? 直線段與斜線段都是一段時間,那麼它們之間如何比較長度? x-t 到 x’-t’ 的變換是什麼樣的呢?會不會像 x-y 到 x’-y’ 的變換? x 軸和 x’ 軸重合嗎?
讀到此處,請讀者停下來思考。先別急着思考這些問題的答案,而是先思考如何提出問題。 萬事開頭難,從現象中抽取規律,並提出好的問題,是科學發現的第一步。 愛因斯坦當年,便是從提出如果追著一束光飛行會怎麼樣開始,窺探到了時空幾何的奧祕。 比起問題本身,筆者更想要分享的,是發現斜線與豎直線平等,以及由此提出這些問題的思維方式。 筆者的這些問題,你是否也有想到呢?此外,你是否還想到了更多問題?
反思空間的性質
然後,我們來思考這些問題。光是盯着問題本身思考,往往很難得到答案。我們需要更開闊的視野和一些深層的洞見。 類比 x-t 與 x-y,研究其共性,應該會對我們有幫助。此外,研究時間和空間本身所具有的性質能讓我們的認識更加深刻。 不要去思考“時間是甚麼”這樣的問題,這容易讓我們陷入迷茫; 更不要隨意回答這樣的問題,這往往得到片面的答案,就像盲人摸象。 應該思考“時間具有什麼性質”、“它與其它事物有甚麼關係”這樣的問題, 這才能實質性地提供建設性,並且保持不同角度看事物的可能性。 空間有什麼性質?首先,它具有平移不變性:左邊的一米,和右邊的一米是一樣的;樓上的一平方米,和樓下的一平方米是一樣的。 這個平移還可以是在時間方向上:昨天的一米和今天的一米是一樣的。 其次,它具有旋轉不變性:東西方向的一米,和西北偏北的一米是一樣的。 時間具有什麼性質?它恆定流動,永不回頭。永不回頭這一點,在我們研究到熱之前沒有甚麼幫助,暫時放一旁。 恆定流動,換成一個剛纔用過的說法,在時間方向上平移不變性:今天的一秒和昨天的一秒是一樣的。 此外,還有空間方向的平移不變性:家裏的一秒和街上的一秒是一樣的。 而前面,根據相對性原理,我們還發現時間還可以向空間方向傾斜,並且保持某種不變性。 傾斜,其實就是某個範圍內的旋轉,也許還疊加了某種程度的縮放。
以上特點中有一個非常優美的性質--“線性”。 一個方向的空間是線性的,不同方向的空間之間是線性的,時間是線性的,時間和空間之間也是線性的。 這實在是太棒了,線性,意謂着數學上的簡單性,大家都喜聞樂見。 我們回憶中學所學的平面直角坐標系變換,由於空間的線性,一定可以寫爲:
Δx 和 Δy 表示兩個坐標系原點的差異,如果兩個坐標系原點重合,可以將它們消掉。寫爲:
其中, 這四個參數構成一個變換矩陣,但是我們先不從這個角度思考, 而是着眼於兩個坐標系的平等性。 考慮到這一點,逆變換也應當具有相同形式
並且,若我們都用相同的長度單位,還會有: 否則,將破壞平等性。 (中間的數學推導從略。對於懂得線性代數的朋友,這兩個結論顯而易見。 不懂線性代數的朋友,也能用簡單的加減乘除推導, 加上適時使用兩個坐標系的平等性得到。正好作爲練習。 要體會物理的美,是繞不開數學的。)
爲了簡化,我們記 , 可得:
至此,我們將八個參數簡化爲兩個。比起 α 和 β, 我們更希望通過坐標之間的幾何量作爲變換式的參數。 由於兩個坐標系原點的重合,又默認都是右手系, 因此它們的關係由從 x 到 x’ 的角唯一確定。 我們記這個角爲 θ,需要注意,這個角是有方向的。 我們取 x’ 軸上的點 A,記其在兩個坐標系下的坐標分別爲 。由於 A 點在 x’ 軸上,有: 將其代入 ,並消去 A 相關的部分,可得: ,於是變換式又簡化爲:
再通過角的可加性,我們可以最終確定 ,過程與本文主題無關,從略。這是我們在中學就知道的事實。 寫成矩陣,就是 ,利用矩陣的指數和對數運算,我們還能寫成更漂亮的形式 ,這是個重要的形式,裏面蘊含關於旋轉的深刻原理, 對於理解彎曲時空的黎曼曲率有很大幫助, 恰當的時候,會單獨開篇討論。
類比到時間-空間平面
回顧以上,我們使用了空間坐標系的線性和平等性,得到了包含兩個待定參數的了坐標變換式。 只要確定了參數,便可以研究 x-y 平面上的各種問題。 同樣地,我們也希望找到 x-t 到 x’-t’ 的變換。 根據線性,我們同樣可以寫出: 同樣,我們可以讓坐標原點重合消去 Δt 和 Δx,具體操作就是以我們相互飛過時作爲時間的 0 點, 交匯點爲空間原點(當然,爲了簡化,我們把咱倆都看作是質點,並相互無限接近地飛過)。 再根據相對性原理,我們也能得到時空坐標的平等性。於是可同樣簡化爲:
接着,我們也能在 t’ 軸上取一點 A,坐標分別爲 。由於 A 點在 t’ 軸上,有: 。其中 v 爲 x’-t’ 系相對於 x-t 系的速度。 和空間的情形完全一致,只是 tan(θ) 換成了 v。通過相同的步驟,我們可將變換式簡化爲:
當我們侷限於視野
然後,我們需要做的,就是確定參數 α。 線性和相對性原理,只能帶我們走到這裏。 我們需要更多的基本原理--或者說“公設”--才能繼續。 以我們的日常生活經驗,和實驗室中能進行的力學實驗,應當有: 通過取 便可做到這一點。 代入變換式得: 這便是伽利略變換,在很高的精度下正確。 誰也沒有見過誰的表運動著,就變快或變慢了,誰也沒有見過什麼東西運動著,長度就變了。
現在,我們可以來回答之前那些問題了: 豎直線段和斜線段都代表一段時間,只有水平(至少要非常接近水平)的線段才代表一段空間。 時間與空間的分界就在於是否是水平(非常接近水平)的。 對於一個時間段,只要分別沿着其兩個端點作水平線,兩條水平線之間的距離即時間長度(偏差非常小)。 x-t 到 x’-t’ 的變換與 x-y 到 x’-y’ 的變換不同,參數(幾乎)是常量而非變量。 它像一種斜切變換,而不像轉動,因爲 x 軸始終(幾乎)不動。 x 軸和 x’ 軸(幾乎)是重合的。 由於經驗所確定的參數並不能精確地確定爲 1 和 0,我們還不能把話說死,需要括號裏那些有所保留的話。 如果這組參數是精確的,即伽利略變換精確成立。那麼,我們將得到一幅十分怪誕的幾何圖景。 沒有轉動,而是斜切變換。水平方向和其它方向如此不同,而且是跳躍式的變化,只要稍稍有那麼一點傾斜,立即從空間變爲時間, 而且其長度與原來的空間長度毫無關係。雖與我們的世界的情形十分吻合,圖景本身卻毫無美感可言。 比起 這樣優美的矩陣, 就顯得十分突兀,有某種無窮大在其中。 宇宙真的是這樣醜陋的嗎? (看問題的角度不同,審美也會不同。 牛頓和十九世紀的開爾文勳爵可不認爲這醜陋。 亦或許是因爲他們的年代早於愛因斯坦, 還沒有機會體會真正美麗的時空幾何。)
電磁場攪局,打開新的視野
伽利略變換在很高的精度下正確,無論是我們的日常生活, 還是實驗室中的各種力學實驗,全都精確符合。 可偏偏有一種物質,完全不符合此變換。這個怪胎就是電磁場。 它遵循麥克斯韋方程組,那是四個優雅的方程,與伽利略變換水火不容。 一定有一個是錯的,至少是不準確的。 從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的物理學家們,大都選擇修改電磁場理論。 爲此,他們引入以太來代替真空作爲電磁場的介質。 然而,一切實驗都證明了以太是莫須有的。 修改麥克斯韋理論的嘗試,是失敗的。看起來,只能修改伽利略變換了。 洛倫茨是第一個吃螃蟹的。他提出了著名的洛倫茨變換。 可是,他顯然不知道他的變換意謂着什麼。 這其中深刻的道理,還要等愛因斯坦和閔可夫斯基來解讀。
站在馬後炮視角,我們看問題可就明朗多了。 麥克斯韋方程組,十分優美;而伽利略變換,則是醜陋的。 只要是按照我們上一節的思路得到伽利略變換, 我們就一定會首先想到修改伽利略變換,而非麥克斯韋理論。 我們得到伽利略變換的最後一步,是確定變換式的兩個參數。 這一步,是根據片面的實驗(力學實驗,而無電磁學實驗)所得。 我們不妨拋棄這裏的公設,重新確定兩個參數。 這也是對伽利略變換的最小化修改,我們保留了時空的線性(萬幸萬幸), 以及相對性原理。
筆者不打算在這裏講麥克斯韋方程組,和一般的電磁場,那樣需要太多篇幅。 這裏,只取用真空中電磁波的速率爲恆定值 c 這一個推論。如果時空變換與麥克斯韋方程組兼容, 那也必然與這個推論相容。我們可先用此推論找出變換,再回頭驗證麥克斯韋方程組(這也是當年愛因斯坦的做法)。 約定俗成,我們稱 c 爲光速(不加說明,“光速”一律指真空光速,介質中光傳播的速率必須有“某某介質中的”定語,不可簡稱“光速”)。 根據相對性原理,所有的慣性系下,應當遵循同一個麥克斯韋方程組,於是也就有同一個光速。 光,是一種電磁波,不失一般性,我們就以光來進行討論。
我們回到參數確定之前: 如果有一束光,在時空原點向前發射。在你的參考系下,經過了 τ 時間,應到達 cτ 位置。 假設在我的參考系,是經過了 τ‘ 時間,那麼也應到達 cτ’ 位置。代入變換可得: 同時消去 τ 與 τ’,加上 α 取正數,我們得到 ,代入變換式得: 這便是洛倫茨變換。乍看之下,完全體現不出任何美感。問題在於我們選了速率作爲參數。 速率是伽利略變換下的好參數,在伽利略變換下,速度具有可加性。 在洛倫茨變換下,則不然。可加性丟失了,意謂着它不再是一個好的參數。 對比我們推導空間變換和時空變換的過程。空間變換中,我們使用角 θ 作爲參數,過程中有個關鍵的 而到了時空變換中,我們將 換成了 v。若我們在空間變換中也使用 v 代替 會如何呢?我們會得到: 是不是像極了洛倫茨變換?若使 ,二者將完全一致。我們仿造空間中的角,定義時空角,將 v 換爲 。
這樣,洛倫茨變換竟被我們化簡爲: 我們發現:時間與空間滿足同一個幾何學。如此完美!
有虛數的世界
需要指出,以上得到的熟悉的變換式,並不像表面上看起來那麼熟悉。因爲選取 ,勢必要引入複數。我們不妨取 ,無量綱。這意謂着我們將時間和空間的量綱進行了統一,並定義了時間單位和空間單位的換算關係。 具體地,有: 。我們看到時間與空間一虛一實,若使用時間單位,則空間爲虛數,若使用空間爲單位,則時間爲虛數。 正切值,也就是速率,爲實數與虛數之比,爲虛數。於是,時空角通常也爲虛數。 因此,三角函數也不再是熟悉的實變三角函數,而是複變三角函數。會有 , 和 爲虛數,失去週期性(準確地說,是在我們關注的方向上沒有週期性)等等。 這個既熟悉有陌生的變換式,將會爲我們開啓一個既熟悉又陌生的幾何世界。 後面的篇章,將帶來複變三角函數的充電寶。待充電完畢,我們來遊覽這個有趣的幾何世界。
物理學家常常定義一個常數爲無量綱數,來統一不同的量綱。 比如定義波爾茨曼常數爲 1 以統一溫度與能量的量綱等等。 主流做法是定義 c = 1,實際上是等價的,所有實在的結論都沒有任何不同。 但那樣的幾何圖景,遠不如 c = i 來得簡潔優美。 依我看,選擇 c = 1 的人除了從衆以外,就是爲了避開虛數。 但他們避開了虛數坐標,卻避不開虛數的線元和角度。 拿到了負數的線元,他們不敢開方。甚至完全避開角度不談, 或只談純虛數角度的虛部(是個實數,被命名爲快度)。 對實實在在的事物視而不見,看到的世界便不完整。 讓我們擁抱複數,擁抱完整的世界。